购物车结算
最新加入的商品

    您的购物车中暂无商品

< >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紧扣最新考试大纲,循序渐进逐块突破,洞察过去引领未来

销售价 ¥32.00
赠送积分 100 积分
本店活动
包邮满200.00元包邮
配送至
请选择地区
服务
由  炎德商城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累计评价41

  • 累计销量59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x


数量
+ - 库存55件
商品属性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 9787520730020
开本 880毫米 × 1230毫米 1/16
印张 7
字数 118千字
主编 陈立军

写作专题复习的经,可以这样念

  在很多老师感叹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无序、无招、无效”的同时,很多学生面对作文训练也常是“无能、无奈、无力”,望洋兴叹。写作,真是一本难念的经啊。

  经常处于写作教学困惑中的一线教师和在写作中常感到无能为力的高三同学们,是不是常有这样的奢望:如果有那么一本作文书,既有人文主题的重点解读与素材积累,又有写作痛点的精准把脉与清晰问诊,还有写作方法的具体指导与应用指南,更有写作文本的片段升格和整篇优化,拿来可用,并用之有效,那该多好。

  在此之前我们紧扣新教材单元写作教学编写出版了《高中语文过程写作实用教程》《高中语文过程写作实用手册》,让高中的语文教师和所有学生对新教材写作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着力打造一本适用于高中作文专题复习用的书,该书具备以下特点:主题是鲜明的,内容是好学的,方法是完全可操作的,过程是显见而实用的,还有切合主题的命题及习作片段的初稿、升格稿和整篇佳作的呈现,全方位助力同学们应对写作中的各种难题。

  以下三点能帮助读者朋友更好地了解本书的主题、内容与结构。

  一、基本定位

  1.立足核心素养。本书的人文主题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取材,涵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国家认同、审美情趣、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全面周到;并在各章节最后附有相关主题的素材积累,随取随用。为突出主题,作文命题都紧扣主题命制,素材紧扣主题搜集,写作指导中的片段和分析也力求紧扣主题。这样的整合,能帮助同学们在写作中融入人文精神与素养,提高作文品质与美感,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成长为有品位有格局的人。

  2.基于发展等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之“发展等级”是拉开作文评分差距的最大一块阵地。对高中的大部分同学而言,写作的基础等级一般成竹在胸,更多的是向发展等级要质量。本书各节的微点阐释,首先考虑了基础等级,主要集中在第一章,更多的是从发展等级人手。你想在哪个方面获得发展等级分,基本可找到相关章节,如“深于取象,象理相生”属于发展等级之“有文采”,“顺势归谬,转守为攻”为发展等级之“深刻”。按照对应的具体方法加强训练,应该可以获得成效。

  3.聚焦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到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之一就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必修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新课标将思维能力训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相适应,高考作文命题加大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思辨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只与写作知识、语言技巧有关,更与写作者的思维能力紧密相关,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只有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在高考考场上才能应对自如。

  二、主要策略

  主要策略的思考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在基本定位明确下来之后,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如何增强写作中的人文色彩,如何向发展等级要分数,使写作再上台阶?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写作的理性思维水平……一句话,就是写作如何落地的问题。

  如果只是灌输人文主题,让学生去记背相关素材,停留在认知层面而不是深入到运用阶段,是难以落地的;如果不考察学生的写作起点学情,照搬宏大体系中的体系化写作知识,不围绕目标选择核心知识解决要害问题满足实际需要,是难以落地的;如果只是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安排整体结构、如何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而不做思维层面的推进和思想上的提炼,并以清晰、具体、科学及富有操作性的方式方法呈现出来,也是难以落地的……

  为此,我们认为,其主要策略应具备三大特点:有用、好学、可持续。“有用”是基础,不仅在逻辑上成立,更要被实践验证真实有效。“好学”是必要条件,掌握了若干简单的规则就能无限演绎,正如武功招式都源于几条心法秘籍一样。“可持续”则是通用性要求,是“术”,能够处理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更是“道”,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

  具体说来,可概括为以下三大策略:微点化、具体化、过程化。

  1.微点化。在宽泛笼统中聚焦写作微点,做精细化处理。

  写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一次训练注定无法全面改变学生的写作状况,而一次性输入过多的知识、传授过多的技法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拒斥与学习防御,合适的写作训练反而是点状的、微型的,通过一个技法微点,使学生的一个写作问题得到解决,这种微分理念使学生写作训练变得流畅而卓有成效。学生写作中呈现的问题可以很多很复杂,如,写作难以深刻怎么办,没有创意怎么办?但技法可以很小很聚焦,如,第三章第一节,“妙用否定,界定概念”,写作者就妙用一组关联词“不是……而是……”指导学生逆向思考,加强思维的思辨性,从一个侧面解决写作深刻的问题,达到了由浅掘深、去混存真的效果。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宽泛笼统中聚焦写作微点,做精细化处理,提供具体的解决写作困惑、满足写作需求的实用小技巧、小方法。

  2.具体化。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大家都知道,太抽象的问题或表达往往是难以落到实处的。只有找到具体的切入点,然后辅以具体的操作方法或操作过程,体现实用性、操作性,学生拿来可学,学了会用,用了就会,这就比较容易落地。

  (1)具体的切入点。如第四章第一节《珍爱生命?深于取象,象理相生》,“象”即切入点,此处的“象”是指具体可感的物象、细节、事例等。某个物体,某个细节,某个事例,这样的切入点是具体可感的。又如第五章第一节《社会责任?正反对比,全面论证》,其切入点是正反对比,同学们对此非常熟悉。

  (2)具体的操作方法。以第五章第一节为例,如何运用正反对比,全面论证呢?这么追问的时候,我们的同学可能傻眼了,正反对比不就是正面和反面进行对比吗,还能怎么运用呢?是的,我们的写作训练,往往到此打住,没有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因而没能走完写作的最后一公里,以至于学生眯着眼睛就能说出正反对比,睁大眼睛却不知如何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此一节的写作者提供了进行正反对比的三个非常实用的操作方法:描述事实进行对比,评析事实进行对比,阐述事实结果进行对比。如果把运用正反对比说理喻为驾驶一辆车前行,那么,三个具体操作方法的提供,是不是有一种方向盘握在手上的踏实感?

  (3)具体的操作过程。文章写作除了要有方法论,还得展现具体的论证过程。如常见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就必须依这样一个过程来论述;生活中还有一种三段论:现象、原因、解决方案。第二章第三节《勇于探究?绩效罗盘,系统思考》所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论证过程:根据现象去寻找背后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去制定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具体可操作的,又是逻辑严谨的。

  这样的方法和过程,具有“处方”性质。学生能对照“处方”进行写作实践,从而解决写作问题。当然,过程与方法要会兼而用之。即在论证的过程中,辅以恰当的方法,更能加强说理的充分性和论证的深刻性。

  3.过程化。从关注结果到注重过程,养成能力。

  章熊先生曾说:写作教学本质上是基于应用的,是实践的规律性概括。中学写作教学的本质有三:一是动态的研究而不是静态的分析;二是按能力发展过程组序而不是按学科系统框架;三是着眼于写作行为的引导,而不是概念的辨析。

  动态的研究、能力发展过程、写作行为的引导都与过程有关。

  过去,我们一向关注结果,但结果难以解决过程性的问题。如提供了范文并对范文进行了分析并不等于就进行了写作学习。因为文章是写作的成品,从成品中一般是无法学会制作的。正如美食家无论如何善于品评珍馐佳肴也未必能烹饪出佳肴一样。

  过去,教师没有将理解知识的教学转化为使用知识的教学,写作教学停留于认知而没有进一步深入到运用阶段,由于这一中断,使得写作教学失去了实践性而成了“半截子”教学。

  写作教学的效果不是体现在向学生传授了多少写作“硬核”知识,而是指向基于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思维,促进学生开展了多少言语实践活动。不仅要解决学生基于写作任务的写作困难,更要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过程从受阻走向流畅。

  这,都需要着眼于写作过程。

  着眼于写作过程,就少不了学生的预写作。每一节作文命题之后的学情呈现,就是学生的预写作。据此,老师可以进行分析诊断,探测学生的实际学情,然后进行具体的升格指导。

  着眼于写作过程,更少不了写作的指导。根据特定学情,聚焦微点,用具体可行的方法剖析典型的片段示例进行升格指导,有了这一过程,学生手上才有法,心中才有术,脑中才有道。

  着眼于写作过程,也少不了写作的修改。从片段初稿到片段升格,从片段升格到升格佳作,有写作起点,有过程与方法,有写作结果,环环相扣,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过程的落实。

  如果这一过程还只是针对一个片段、一篇文章的修改,那么,如何达成通用性要求,得以举一

  反三,触类旁通,实现可持续性地运用呢?

  为此,对每一节内容,我们都开发了写作清单(支架)。

  升格指导中所呈现的程序化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通过支架或清单加以提炼优化,有力地支撑学生的写作学习,学生借助清单(支架)并结合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能力系统。

  如第四章第一节的写作支架:

  “深于取象,象理相生”写作支架

  1.替换法:用具象词语替换抽象概念

  2.补充法:用具体细节补充抽象表达

  3.点睛法:用点睛之笔点化抽象说理

  学生要加强形象思维,使文章形神兼备,就可用替换法、补充法、点睛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当然,新的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打了一个比方:“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成其为技能。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候正确,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太慢,落后于时机,那就不成其为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因此,学生需要运用相关技法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信手拈来、自然天成的境界。

  三、章节要点

  全书共六章十八节。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副线,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之发展等级要求为微点,并融合了审题立意拟题、整体构思、紧扣中心行文等写作基本点,还兼顾了应用文体,如演讲稿、书信、辩论稿、倡议书等的写作。

  六章分别对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每一人文素养主题配备了相应的思维能力训练点:完型思维、路径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让人文主题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

  就每节内容安排而言,有主题聚焦——概括地揭示人文主题的丰富内涵;有微点阐释——对技法及其作用进行解释;有微点升格——从学情分析到升格指导,再到清单(支架)提炼,最后到片段升格,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有见微知著——进一步了解微点的实质与应用之道;最后还有素材积累,解决巧妇也要有米下锅的问题。这样的安排,兼顾了主题与命题,方法与过程,习作与修改等,让学生学之能用,用之能会,学会后多练,练之即成。

  写作这本经不容易念,高中写作专题复习的经,尤其难念。基于以上理念、策略和过程,来念写作专题复习的经,是不是可以念得更好?你试一试就知道了,还等什么呢,快去尝试吧!

 是为序。

编 者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目录_0001.jpg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正文_0001.jpg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正文_0002.jpg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正文_0003.jpg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正文_0004.jpg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正文_0005.jpg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正文_0006.jpg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正文_0007.jpg

用思维之剑打造作文品质高三作文突破 正文_0008.jpg

猜您喜欢 浏览历史